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|
大豆磷脂中的主要磷脂及含量列表如下:
磷脂种类 | 含量(%) |
磷脂酰胆碱(Phosphatidylcholine,PC) | 20-40 |
磷脂酰乙醇胺(Phosphatidylethanolamin,PE) | 20 |
甘油磷脂酸(Phosphatidic acid,PA) | 10 |
磷脂酰甘油(Phosphatidylglycerol,PG) | 1-2 |
磷脂酰肌醇(Phosphatidylinositol,PI) | 7-15 |
磷脂酰丝氨酸(Phosphatidylserine,PS) | 0.5 |
其它 |
磷脂是重要的双亲物质(既亲水又亲油),由亲水的极性头和亲油的非极性尾组成。包含细胞膜在内的生物膜的基本结构就是由双层磷脂分子组成,磷脂分子的非极性尾向内伸展形成一个连续的内部碳氢核心,而极性头朝外,伸入水相。简单地说,磷脂好比一个人有两只手,一只手喜欢抓住水,一只手喜欢抓住油,如果把它放到水和油的混合液体中,它可以使油脂分散开,形成悬浮状态。
各种磷脂的结构是一致的,即
R1-COO-CH2-CH-(COO-R2)-CH2-O-POO-X
R1,R2为16-20碳的脂肪酸长烃链,构成非极性尾,磷酰-X构成极性头。不同的磷脂X的基团不同。X为胆碱的称磷脂酰胆碱,X为乙醇胺的称磷脂酰乙醇胺,如此类推,X为肌醇和丝氨酸的分别为磷脂酰肌醇和磷脂酰丝氨酸。在各种磷脂中,研究的较多的,能工业化生产的有磷脂酰胆碱(PC),磷脂酰丝氨酸(PS),磷脂酰肌醇(PI)。通常情况下,PC处于细胞膜的外侧, PS和PI处于细胞膜的内侧,参与多种细胞代谢活动。由于提取工艺及功能的不同,通常PC比PS,PI价格便宜得多。对磷脂的研究很多1977-1981年间美国化学文摘(CA)就能查出8000余篇,特别是对PS的研究热情近年不断上升,关于PS功能的研究文章超过3000篇。
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|